《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2021年,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探索了體育支教的新路徑,為體教融合進一步深化、落地貢獻了力量。
支教團種下體育種子
為幫助青少年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減少“小眼鏡”“小胖墩”和脊柱側彎,進一步推動體教融合相關工作開展,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日前組織中央民族大學、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三所高校師生組成體教融合走基層體育支教團,前往陜西省平利縣、貴州省織金縣和普安縣三地開展了8周支教活動。支教團成員走進基層校園,以“三大球”和基礎運動大項為主要項目,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對當地青少年體質健康進行有效干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體育支教團成員共同的希望。“體育課還能這樣上啊?”貴州織金七小老師在參加一場特殊的運動會后如是說。在北京體育大學支教團組織的“體教融合走基層”實踐活動中,支教團成員閆格開展了籃球項目教學,內容包括籃球基本技術教學、訓練步驟、基本戰術分享等;徐輝則向老師們展示了小學乒乓球教學的方法和技能;讓大家感到新奇的是歷瑩瑩的體育舞蹈分享,內容包括體育舞蹈的起源、種類、發展,全校老師領略了體育舞蹈的魅力。
同樣的場景還發生在陜西平利縣城關二小,根據學校場地的情況,中央民族大學支教團開設了田徑專項課程及排球課程,并依照武術散打的一些技術動作開展了獨具特色的散打體能課程,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此外,支教團成員還對所在學校教師進行了技能培訓,保證支教團離開后,教學工作仍能順利展開。
8周的支教工作,讓支教團成員與當地的學生、老師結下了深厚友誼,他們給予學生的關心,不僅讓孩子們感到溫暖,對體育產生濃厚興趣,成為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還與當地老師成為工作上相互信賴的伙伴、無話不談的朋友。
體教融合的種子,已經在三地生根發芽。
特色課程活動澆灌體育土壤
8周的時間,支教團成員走進三地多所學校,了解當地情況后,支教老師在各自的專項上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創編游戲、課間活動,為學校的體育課程建設添磚加瓦。
在陜西平利縣老縣九年制學校,中央民族大學支教團成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了籃球特色課程與武術健身操特色課程。在籃球特色課程方面采用了模塊化教學,同時對學校老師與初中高年級同學進行籃球裁判課程培訓,并且實現了每周舉辦一場師生友誼交流賽的目標。武術健身操主要以“全國中小學系列武術操旭日東升”為主,每天早操及大課間都組織學生學習,并對學校教師進行一對一強化特訓,保證支教團離開后武術操教學能夠正常進行。因效果顯著,武術健身操受到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計劃開展武術操團體表演技能大賽,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申報為學校的特色課間操。
在貴州織金縣第六小學,北京體育大學支教團成員幫助學校組織了首屆校園排球比賽,制定了競賽規程,選擇了適合學習排球僅5周的學生們的競賽內容和競賽辦法,比賽調動了全校師生學習、練習排球技術的積極性,比賽水平明顯提高。青山鎮第二小學組織了首屆少兒八段錦武術操大賽,制定了競賽規程和詳細的計分(扣分)方法,學生、老師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從武術操的學習、操練到展示大賽,改善了不少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班風。
支教團成員在學校組織興趣開發類社團,陜西平利縣老縣中心小學的武術社團,老縣九年制學校籃球社團,貴州織金四小體育舞蹈、T臺走秀社團,普安盤水一小、思源小學的健美操社團,普安盤水一小的花色跳繩社團,有興趣的學生都可以參加。由于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報名人數眾多,支教團成員采用了分年級分時段或分年級隔天組織活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體育課后服務,保證了每名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落到實處。
據了解,總局青少司計劃推動體育支教工作常態化開展,探索建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開展體育支教的工作制度,破解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師資不足”“無法開齊開足體育課”的“牛鼻子”問題,為基層做好事、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