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啤酒如何釀造、新材料怎樣研發、大國重器有哪些創新歷史……從博物館“走進”大國制造,了解工業文化有了更多渠道。近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通過五年努力,工業文化支撐體系基本完善。特別提出,完善工業博物館體系,探索建設國家級行業博物館。
工業文化是推動工業發展的原動力。中國制造向高質量攀登的路上,需要工業文化提供柔性支撐和精神動力。工業博物館,既是工業文化的記錄者,也為未來工業創新提供了展示空間。
青島啤酒的博物館展示啤酒釀造的歷史和技術演進,華熙生物的透明質酸博物館記錄了我國掌握透明質酸提取技術的歷程和未來的新應用新空間……當下,不少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打造工業博物館,有的和展示車間相連接,有的和工業旅游相結合。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8.7萬家文創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走高,增速連續7年穩定在40%以上。與此同時,工業博物館數量也不斷上升。
方案提出,通過五年努力,初步形成分級分類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體系和分行業分區域的工業博物館體系,特別提出探索建設國家級行業博物館、國家(網上)數字工業博物館,支持各地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工業博物館,鼓勵企業建設博物館或工業展館、紀念館。支持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數字化、可視化、互動化、智能化新型工業博物館。
工信部提出,將探索建立工業博物館聯合認證、共建共管機制,發布工業博物館名錄,實施工業博物館品牌培育提升行動,強化工業博物館專業化建設,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形成具有示范性和影響力的工業博物館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