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嫖妓国产在线观看,久久av每日更新免费观看,在线亚洲欧美专区二区

關閉
團結引領文藝工作者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紀念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
發表時間:2019-07-17來源:光明日報

  努力開創文聯事業新的輝煌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李屹

  今天,中國文聯、中國作協迎來70歲生日,這是中國文學藝術界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滿懷期待的賀信,讓我們心潮澎湃、備受鼓舞。總書記的賀信,是中國文聯、中國作協70歲生日收到的最厚重、最珍貴、最難忘的禮物,讓我們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

  70年前,中國文聯迎著共和國的曙光誕生。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文聯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與社會同發展,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回望中國文聯成立70年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

  文聯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文聯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承擔著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實踐證明,各級文聯組織只有始終把自己置于黨的領導之下,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貫徹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把講政治貫穿于文聯工作全過程,才能充分發揮文聯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專業優勢,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引導文藝工作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文聯工作必須始終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文聯組織只有把自身工作與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找準工作的結合點和著力點,才能最大力度地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人民、推出精品,以偉大的文藝創作激勵偉大的中國精神、凝聚偉大的中國力量、創造偉大的中國奇跡。

  文聯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高質量文藝作品奉獻人民。文聯作為黨領導的群團組織,要時刻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來,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轉變,準確把握人民對文藝質量、品位、風格等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不斷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用精品奉獻人民,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新時代不斷邁上更加美好的新臺階。

  文聯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把“做人的工作”作為核心任務,最廣泛地團結凝聚文藝工作者。把各領域、各層次的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最廣泛地團結起來,是黨交給文聯的政治任務,也是檢驗文聯工作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實踐證明,只有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成為文藝工作者事業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朋友,才能真正把千千萬萬文藝從業者、愛好者凝聚起來,推動文藝事業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文聯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代同行。當下,只有不斷增強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牢固樹立將改革進行到底的理念,強基礎、補短板,在會員管理、新文藝群體聯絡、基層組織體系和網絡文藝建設等方面創新運行機制、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才能不斷獲得發展進步的生機活力,才能更好地承擔起中央賦予文聯的重大責任。

  當前,我國的文藝事業正處在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文聯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以這次紀念活動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不忘初心、守正創新,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努力開創文聯事業新的輝煌,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推進文學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錢小芊

  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深刻論述了文藝事業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肯定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和作出的重要貢獻,對新時代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工作的職責使命提出了明確要求,使我們深受鼓舞、深受教育、深受激勵,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中國作家協會的70年,是在黨的領導下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70年。70年前,中國作家協會傳承五四新文學和革命文學的血脈、迎著新中國的曙光而誕生。

  70年來,中國文學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奉獻了大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發揚光大中國文學的光輝傳統,有力地證明了社會主義文學的無限生機和廣闊天地。

  中國作家協會的70年,是在黨的領導下與時代同步伐的70年。中國作家協會成立以來,始終團結帶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堅定地與人民行進在一起,以人民為中心,熱情謳歌新中國億萬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真實記錄偉大祖國的進步與發展。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響應時代和人民的召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潛心創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關注現實、抒寫時代,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引領社會風尚、鼓舞人民前進,成為越來越多作家的共同追求。

  70年的歷史有力地證明,中國人民波瀾壯闊的創造實踐,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永遠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就一定能從祖國大地上獲得無窮的力量,就一定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的優秀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作為黨領導的中國各民族作家自愿結合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作家協會將高舉旗幟,堅持政治引領,團結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作家協會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人民立場,追求德藝雙馨,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偉大時代的文學創造,努力推進文學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作家協會將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擴大中國文學的國際影響力。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作家協會將緊緊圍繞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和作協組織活力,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緊緊依靠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學創作規律,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面向作家、面向基層、面向社會的服務體系,完善團結引導新文學群體的工作機制,把作家協會建設成我國廣大作家的團結溫馨之家。

  作協是我的精神親人之家

  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原文化部部長 王蒙

  在中國人民革命中,文學文藝起的是推動作用,這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1949年10月,大量著名作家,翻山越嶺,漂洋過海,八面來歸,聚集北京,掀開了共和國的新篇章。

  1949年7月23日,中國作家協會成立,魯郭茅巴老曹、田漢、丁玲、艾青、趙樹理、冰心、孫犁、葉圣陶、周揚、夏衍、林默涵……輝煌的陣容令我這個文學少年醍醐灌頂,五體投地。中國作協具有崇高的威望與吸引力凝聚力。

  1956年初,是中國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蕭殷恩師,支持了我潦草的《青春萬歲》初稿,對習作的“藝術感覺”給予極大鼓勵,指出了結構上的主要缺陷與修改思路,并以中國作協名義向我所在工作單位——共青團北京市委,發出了為我請創作假的公函。

  1957年初,在有關拙作《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爭論中,茅盾主席、中宣部副部長周揚同志、中宣部有關領導林默涵同志、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邵荃麟同志,以及郭小川、嚴文井、秦兆陽、韋君宜、黃秋耘同志等,都認真貫徹了毛主席的指示,對我循循善誘,倍加愛護,有保護有批評,有鼓勵有幫助,使我對黨的文藝方針,對作協特別是老一代作家與領導的殷切期望,對自己獻身文學事業的選擇與應有珍重,都有所領會,有所感悟。

  中國作協,始終是我走上文學道路的一個感召,一個依靠,一個指南,是我的精神親人之家。沒有作協,就沒有今天的王蒙。

  作家的勞動主要是個體的,或謂“宜散不宜聚”。作家比較強調個人風格與個性特色,有時一些同行表現了任性與相輕,社會上也時有對作協的刻薄質疑,這為作協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同時,正是這些難點,說明了作協的存在與積極運轉,有助于創造更加健康與誠摯的文風與世風,作家的艱難與或有的孤獨與常有的困惑,正是作協存在的理由。所謂“宜散”的文藝家們,正可以在作協的組織中找到美好與陽光的相聚;偉大的信念、使命與傳統,心靈的溝通與智慧的切磋,正可以帶來文學上相互提攜砥礪的希望。作協對于采風與深入生活的組織推動,對于與社會各方面的生動與密集的信息獲得,對于青年作家的培育與引領,對于與世界文學界的交流,對于文學報刊與出版物的編輯與支持,對于優秀作品的討論、彰顯、評獎與推廣,對于作家的勞動與生活的關愛照顧,其任務是毫無疑義的。

  改革開放以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起來向前看,作協的聲音更加響亮,作協的工作更加細致。令人感奮的是,中國文聯與中國作協的工作,始終得到黨中央、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關懷與有力領導,得到中宣部的密切指引敦促與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新人新作不斷涌現,文學生活興旺發達,作協的工作日益深入與廣泛。

  我愿永遠做“黨的女兒”

  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 田華

  我首先最想說的是,感謝黨——親愛的母親,給我溫暖和依靠,教我本事,教我做人,我愿永遠做“黨的女兒”,始終將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作為我最高的行為準則。可能是年歲大了,現在越來越愛回憶了:常想起我12歲參加八路軍,感覺找到了母親、找到了家的那份喜悅;常想起16歲那年,在鮮紅的黨旗下莊嚴宣誓時的那個激動場景,心中默默立下的“一輩子對黨忠誠,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的誓言;常想起在黨的關懷和教導下,我如何從一名無知的孩子成長為有理想、有追求、為民族解放而戰斗的一名女戰士、女文藝工作者;常想起我拍攝《白毛女》《黨的女兒》《白求恩大夫》《秘密圖紙》《奴隸的女兒》《法庭內外》等影片時的一幕一幕,以及黨和國家給予我的獎勵和榮譽;我還常想起戰爭年代犧牲的戰友、逝去的英烈,那時我更想告訴他們: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在偉大的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起來了,我國的人民正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喜悅幸福。我也一次次告訴自己: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今天,黨就是我的母親,她給予我這么多,我必須為母親做些什么,才能對得起黨的恩情。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覺得我們正處在一個最美好的新時代,一個最偉大的新時代。我雖已至耄耋之年,但我始終不忘自己的初心,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不斷錘煉自身的藝術修養,演黨的女兒,做黨的女兒,忠誠于黨,報效祖國,到黨和祖國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在戰爭年代,我穿越槍林彈雨,演出《子弟兵和老百姓》《紅槍會》《血淚仇》《兄妹開荒》等文藝節目,用文藝武器提振軍心、凝聚民心,為最廣大的工農兵服務;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潛心創作,成功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兒形象,精心演繹了《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法庭內外》中的女院長尚勤等每一個角色,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鼓舞人們建設好美麗新中國;在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我雖然已經是“90”后,也離休了好多年了,但我始終沒有忘記我是黨的女兒,國家的重要紀念和慶祝活動、重要節日、重大演出、賑災義演等活動,我都義不容辭地參加,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的初心和使命,我還要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為青年藝術工作者作表率。“藝術是我們的槍,舞臺是我們的戰場”,是我當年參加抗敵劇社時的社歌,也是我一生的座右銘,只要初心不忘,使命牢記,就會有無盡的潛能,我將用好我手中的這把藝術之槍,趁著自己這顆螺絲釘還沒有完全老化,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揮余熱,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奉獻我的一切。

  70年來,我們文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70年,我見證了中國文聯的光輝歷程。在新時代,我們文聯更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職能,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不斷創作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佳作。

  不負時代 守正創新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范迪安

  中國美術家協會是中國文聯成立后最早一批專業協會之一。在中國美協成立之際,當時已85歲高齡的著名畫家齊白石書寫了他生平最大的一幅書法,內容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體現了歷經20世紀前半葉中國社會動蕩艱難的老一輩藝術家對新中國文藝方向由衷的認同;作為中國文聯成立大會的藝術活動,第一屆全國美展也在1949年7月舉辦,展出了來自解放區的美術作品600多件,以歡呼革命勝利、表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歌頌英雄和勞模等嶄新的主題翻開了新中國美術的篇章。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美術家以滿腔的熱情,感受時代的變遷,以油畫《開國大典》,中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為代表的繪畫作品、以《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為代表的雕塑作品表現革命歷史,謳歌人民英雄,形象地表現了新中國屹立東方的大國氣象;以國徽、政協會徽、人民幣設計為代表的大量設計與公共藝術,體現了中國美術為新中國造型、為人民服務的嶄新理想。大量反映祖國山河、美好家園、描繪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生機、刻畫人民群眾嶄新精神風貌的作品,在中國美術的長河中閃耀出時代的光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宣部、中國文聯的部署下,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在一系列重大主題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中,老中青幾代美術家踴躍參加,煥發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真摯情感,在主題構思、形象塑造、筆墨語言上都體現出新時代中國美術守正創新的精神追求,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時代水平向社會傳播,向世界推廣,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筆墨當隨時代,丹青寄托豪情。我們要自覺承擔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藝“培根鑄魂”的時代使命,在新中國美術發展的基礎上,提高中國美術的思想性含量,展現中國美術的人民性特色,提升中國美術的藝術性水平。

  基于深厚的文化傳統、優秀的文化基因,受益于黨的關心重托和人民的支持期待,欣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的盛世,中國美術家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也有深厚的感念之情。在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院周令釗等8位老教授親切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問候的周令釗先生今年已100周歲,在我們為他舉辦個人展覽時,他用樸素的話語表達了心情,他說:“國家和人民養育了我一生,勤奮和嚴謹是我一生的習慣。身處盛世,國家昌盛、人民幸福,我還要為美化國家、美化人民生活繼續工作。”這樣百歲高齡的老一輩美術家的藝術成就和精神境界,堪稱中國文聯成立以來中國文藝家奮發有為、守正創新的楷模,他樸素的言辭也正說出了廣大美術家的心聲,那就是要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為中國文藝在新時代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重新發現與繼續擔當

  湖北省作協主席 李修文

  1997年7月,我大學畢業,分配至吉林省作協主辦的《作家》雜志社擔任編輯,2018年7月,我當選湖北省作協主席,二十余年來,無論是從事文學編輯,還是從事專業創作,如同七十年來被關愛、被培養的一代代作家一樣,我對中國作協充滿了深深的感激。

  七十年來,在中國作協的帶領下,江山代有才人出,文學作品繁花似錦,文學生活越來越具魅力,文學在許多我國的重大歷史進程中扮演了先聲、先行、先鋒的作用,對此,我和眾多作家一樣,深感驕傲。

  今天,嶄新的文學形象正在朝我們奔跑而來,古老的文脈正在化作嶄新的動力在我們眼前生生不息,嶄新的文學疆域正在等待我們更加深入地去開掘,去拓展;作為一個文學組織工作者,我也感受到,在中國作協的帶領下,與時代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讓文學作品和文學生活與時代俱新,是許多作家共同的呼聲;而無論是個人創作,還是文學組織工作,我們都需要去重新發現,繼續擔當。

  我們需要重新發現傳統的力量,真正的傳統里,一定埋藏著真正的創造:不管是古典文學傳統,還是新文學傳統和新時期現實主義創作傳統,它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底氣和源頭,首先就在于它們的創造性。

  而今正是創造之時——盡管我們正在邁步向前,但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的獨特性仍然無處不在,許多獨屬于中國式的情感和倫理正在被新的時代所激活,正在等待著我們用新的創作、新的美學去發現,去證明,就像中國作協的奠基人之一茅盾先生所說:“文學家所欲表現的人生,絕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會一民族的人生。”

  因此,我們也更需要重新發現自己和時代、和人民的關系,“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不僅僅是此刻的使命,更是真正的創作者終其一生都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不如此,我們就無法看見賈寶玉和林黛玉,我們就無法看見閏土和祥林嫂。吾土與吾民,已因時代而新,但是,持續地滴血認親,持續地辨認出新的困頓和渴望、新的莊嚴和熱情,仍然是記錄巨大新變的根本路徑,也唯有如此,我們時代的人民,才有可能跟我們的創作發生更加緊密的聯系,我們的作品中,才有可能具備更加深沉和雄闊的人格力量。

  今天,一個寫作者如何去捍衛真正的生活,變得比以往許多時刻都要重要得多:如何主動地突破碎片化處境?如何主動地將自身體驗成為一根感知時代變化的神經?如何抵抗習焉不察的慣性,在更加復雜和幽微的此刻展開自己的生活實踐和創作實踐?這些問題的提出,很有可能幫助我們再一次建立對自身創作和文學生活的重新認識。

  我們更應該繼續擔當起作為時代親歷者、見證者的責任。親歷,意味著親身丈量,親自擦亮,以此發現新的時代和新的自我;見證,意味著暫時地遣散自我,使作品讓位于他發現的世界,即,回到新文學的初心:到人民中去,發出平民的、大眾的、有血氣的聲音。而這兩者都需要堅強的直面——直面傳統在今日的被激活,直面時代新人的誕生;直面價值觀被文學重新塑造的過程;直面古老文脈如何通過個人實踐得以靜水深流。也因此,“中國故事”才無窮無盡,講述“中國故事”的耐心和抱負才無窮無盡,被“中國故事”所安慰過的人心與靈魂才無窮無盡。

  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創作

  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 黃豆豆

  作為一名青年舞蹈工作者,在近30年的習舞之路上,深切感受到了文聯大家庭的溫暖。

  我忘不了文聯大家庭里前輩藝術家們對我的激勵。記得24年前,我還是北京舞蹈學院的一名學生,第一次參加中國文聯演出,擔任70多歲高齡的賈作光老師的群舞演員。排練那天早上,作為德高望重的前輩藝術家,賈老師比原定時間提前近40分鐘到達排練廳并開始熱身訓練。當我們這些小字輩們啃著饅頭、掐著鐘點趕到排練廳時,賈老師已練得大汗淋漓。那天的排練,我是帶著對前輩藝術家深深的敬意和對自己深深的自責完成的。從此,我暗下決心:作為一名舞蹈工作者,不論年齡有多大,只要未來還有一場演出在等著自己去完成,就要持之以恒堅持訓練。參加工作后,平時一起練功的二十幾個人,數年間先后退役或轉崗,到最后練功房里只剩我一人在堅守。

  2011年,我參加大型舞蹈《保衛黃河》的演出,站在從前排觀眾上方搖動過去的大型機械運動平臺——這個專門為我設計的不到1平方米的空中移動舞臺上,不帶任何保險絲進行表演,生動演繹了在槍林彈雨中勇敢前行的八路軍尖刀兵形象。之所以能完成這樣的表演,除了發自內心的對舞蹈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之外,當然還有幾十年如一日的基本功訓練。而這一切,都和前輩藝術家的榜樣激勵分不開。

  我忘不了中國文聯對我們的教育引導。前幾年,中國文聯組織文藝骨干大培訓,我們認真學習習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我想起2012年接到《延安記憶——張思德》的創作演出任務,把自己關進練功房閉門編舞的情景:我發現自己手中沒有了道具槍,竟然不會演戰士了——因為我習慣了在舞臺上手持鋼槍大刀奮勇沖鋒。這時,總導演讓我先靜下心來,學習張思德烈士的相關資料,我還通過網絡查找陜北地區傳統剪紙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最后,終于在“張思德胸前的白毛巾”這一人物符號上,找到了藝術創作的切入點。我感嘆:原來當張思德背著為戰士們做飯的大鍋和柴火,堅定地踏著革命的步伐時,一個純樸地“用胸前的白毛巾擦汗”的平常動作,比任何大跳、大轉、大翻動作,更具人物質感和藝術說服力。后來,我隨劇組來到革命圣地延安體驗生活,在張思德工作、犧牲的地方,切身感受那一方水土賦予革命人的無私情懷。我再一次對已經定稿的舞蹈進行了修改,收到很好的效果。回顧這次創作經歷,我深刻理解了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我忘不了這些年參加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的感人經歷。我們從汶川地震災區到殘奧會火炬傳遞站點;從海南紅色娘子軍營地到成都女子特警隊;從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到一汽生產車間;從井岡山、房山等革命老區到浙江的下姜村,每到一地,除了慰問演出,也為當地群眾上藝術輔導課。雖然辛苦,但是感到非常充實、快樂。

  近30年的習舞之路,在中國文聯這個大家庭,我幸運地遇到了許多好老師,幸運地受到了許多好的教育,幸運地走上展示才華、奉獻社會的大舞臺。我個人的成長進步和文聯的關懷培養須臾不可分開。未來的日子里,我一定會繼續努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起舞、為人民創作!(作者:李屹 錢小芊 王蒙 田華 范迪安 李修文 黃豆豆)

責任編輯:王小偉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