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為根本任務,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為主要形式,推動全省城鄉環境面貌、社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水平、群眾生活質量等持續改善。
6月11日,滁州市瑯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該區古宋城街區開展“大手拉小手”環保主題活動。(通訊員 李曉村 攝)
近日,讀者在銅陵市濱江生態公園“碼頭書屋”閱讀。(通訊員 過仕寧 攝)
銅陵市濱江生態公園“碼頭書屋”遠景。該書屋是利用一座長江廢棄碼頭改造的公益性大型書屋。(通訊員 過仕寧 攝)
5月24日,在合肥廬陽經濟開發區南小恒盛皇家花園校區,交警在為小學生普及“一盔一帶”交通安全知識,培養孩子們文明出行好習慣。(通訊員 趙明 攝)
文明城市
顏值素質同頻共振
“我們這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最大的亮點就是增設了自動泵,遇暴雨天氣積水達一定水位后,水就自動被抽到雨水管網排出。”霍山縣文峰社區水電金融小區改造工程項目經理孫歡介紹。今年3月,該小區改造工程實施,除增設自動泵外,還改造了單元門雨棚、屋頂、停車場、強弱電等。
六安市今年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45個小區、429棟樓、6508戶居民。“我們將圍繞打造信仰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的目標,做好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精細化、項目化、常態化開展文明城市創建,著力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上下功夫,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六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李品說。
在新一輪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中,六安、亳州、池州、淮南等4個提名城市掀起陣陣“文明風暴”,人民群眾在不斷升級的人居環境、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中享受“創城紅利”。最近3個創建周期喜獲豐收,安徽省有12個省轄市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總數位居全國第二;當涂、天長、巢湖等8個縣(市)入選縣級全國文明城市,歷屆總數位居全國第三。
安徽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各地各部門擔當作為、合力合為,干部群眾熱情參與、拼搏奉獻,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心心相印。
江淮大地,全國文明城市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一座座“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扮靚錦繡安徽,繪就社會文明的美好畫卷。
文明村鎮
山美水美民風更美
行走在馬鞍山市雨山區向山鎮石馬村,目光所及皆風景如畫:一座座農家小院干凈整潔、錯落有致,沐浴在陽光下、浸潤在微風中,清新而不失古樸。
青山綠水,天賦于皖。近年來,安徽各地各部門先后實施“三線三邊”綜合治理,農村廁所、垃圾、污水專項整治“三大革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下大力氣破除農村環境痼疾,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環境美是外延美,民風美是內涵美。“我們堅持城鄉聯動、一體發展,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任務,推動各類創建資源向農村傾斜,推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江淮大地煥發出鄉風文明新氣象。”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大家都知道大操大辦是陋習,但又覺得抹不開面子。現在村里有了紅白喜事章程,大家按章程操辦就沒有了攀比和掙面子的心態。”潛山市源潭鎮源潭社區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座談會上,村民羅新說的心里話贏得陣陣掌聲。源潭鎮弘揚源潭鄉賢文化,推行“一約四會”等村民自治制度,破除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陋習,推動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尚。
鄉村之美,美在鄉風民風,美在文化生活。泗縣劉圩鎮的集市、廣場、村頭、田間,處處都有志愿服務文藝演出小分隊的身影,村民在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豐富精神世界、共享美好生活。
隨著創建文明村鎮工作深入推進,安徽225個全國文明村鎮宛如明珠鑲嵌在江淮大地,鄉風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輝映,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文明單位
內外兼修溫暖服務
文明單位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城市發展的排頭兵、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黃山市稅務局立足黃山市稅務黨建館、中國徽州稅文化博物館和黟縣徽州稅文化展示館的區位及品牌優勢,設立特色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稅收政策宣傳,讓稅收宣傳月充滿“文化味”。“我們將繼續利用好徽州稅文化博物館、黃山市稅務黨建館等陣地優勢,開展稅收宣傳和普法活動,推動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落地落實。”該局黨委書記、局長張福偉說。
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是文明單位始終如一的創建宗旨。
“雖然未到上班時間,但是已有不少人在窗口開始辦理業務,時間延長了,辦事也順暢了,政務服務非常人性化。”宣城市民王莉說。宣城市政務服務中心交通運輸綜合窗口深化“延時服務”“來了就辦”“周末不休息”延時服務制度,不斷提升服務質效,優化辦事體驗,提升政務服務溫度,以實際行動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
在文明單位創建工作中,宣城市聚焦窗口行業創建,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通過一系列舉措不斷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文明單位要堅持問需于民,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援助、應急救援、科技培訓、水電維修等專業志愿服務,引導干部職工在幫助他人、服務群眾、回報社會的過程中提升道德境界,引領社會良好風尚。”宣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梁能文說。涇縣人民法院“與法同行”志愿服務項目連續10年為群眾提供專業司法服務,成為文明單位創建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安徽,304個全國文明單位和1629個安徽省文明單位,始終保持奉獻社會情懷,將社會責任扛在肩上,讓文明單位創建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將文明指數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文明家庭
愛國愛家相親相愛
“作為文明家庭的一員,我時刻牢記榮譽背后的責任,以實際行動為文明家庭增光添彩。”南陵縣文明家庭成員陶金川說。在疫情防控中,陶金川一家三口克服困難、奮戰在抗疫一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安徽省城鄉廣泛開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創建活動,32戶家庭獲評全國文明家庭,99戶家庭當選省抗疫最美家庭,20戶家庭當選全國抗疫最美家庭。他們在各行各業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筑牢社會文明基礎,公眾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在青陽縣朱備鎮江村,提起張海香一家,街坊四鄰交口稱贊。15年前,丈夫突然離世,張海香用柔弱肩膀扛起生活重擔。后來,她與再婚丈夫方東興一起悉心照顧前夫父母,引導孩子養成好品行和好習慣,一家人和睦美滿。
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家庭文化傳統。安徽省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為重點,倡導和踐行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
“我爸爸媽媽都是英雄,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如果身體合格,我也去捐獻造血干細胞。”淮北市的全國文明家庭成員趙怡凡說。她爸爸趙波、媽媽張秀麗都是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先后幫助兩名白血病患兒獲得重生,點燃了兩個家庭的希望。
小家傳大愛,涵養好家教。近年來,安徽省以“皖家傳大愛,共筑家國夢”為主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家風家教主題宣傳展示活動,充分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中的重要作用。
文明校園
以德樹人春風化雨
“學校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為重點,結合實際探索少先隊活動的運作機制,充分發揮我校德育組織的作用和教育功能,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黨委書記、校長馮璐說。
紅旗閃耀引航前方,星火少年奮發成長。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不斷深化德育課程改革,充分挖掘學科德育元素,把思想道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積極開發入學禮、十歲禮、畢業禮德育主題課程,在學生心中播下“紅色種子”,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深培厚植家國情懷,引導青少年增進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近年來,安徽各地各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思想道德建設好、領導班子建設好、教師隊伍建設好、校園文化建設好、優美環境建設好、活動陣地建設好的標準,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全省90所學校躋身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行列,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這是我剪的窗花,漂亮吧!白老師的講解,讓我了解到剪紙的由來,動手完成一幅完整的剪紙作品,我太開心了。”黟縣宏村鎮鄉村少年宮的學生程乾激動地說。
黟縣宏村鎮鄉村少年宮,以學校為依托開展“遇見紅色剪紙,傳承民俗文化”活動,邀請徽州剪紙傳承人白友志,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教學,精心指導操作工序,帶領同學們剪制出一張張美麗的窗花。
鄉村少年宮助力孩子健康成長,點燃孩子夢想。近年來,安徽省爭取中央專項資金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328所,各地自建項目400多所,實現“一鄉一宮”全覆蓋,為農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