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實現城鄉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扎實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應有之義。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需要精神的力量、思想的感召、價值的引領、文化的滋養,更加需要引導人們以堅定的信念、統一的意志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我們要緊緊圍繞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作出的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著力解決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提升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持續推動道德風尚高地建設目標再攀高、內涵再拓展、質量再提升,努力打造更有品質、更有溫度、更富活力、更顯魅力的新時代文明江蘇。
突出以城帶鄉,充分發揮文明創建帶動作用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是人民群眾改造社會、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偉大創舉,對于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著眼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員創建,全面協調推進“五大創建”,以城市優質文化資源支持農村文化建設,讓城鄉居民共享創建成果。
發揮文明城市創建龍頭作用。堅持創建常態化制度化,探索建設文明城市創建智慧管理省級平臺,實行分類動態監測,定期開展調研、暗訪和互查,推動各地提高創建水平,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聚焦城鄉連接樞紐,全面發力縣級文明城市創建,指導推動各設區市抓好所轄縣(市、區)創建,進一步強化對鄉鎮和建制村的測評,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向農村地區覆蓋延伸。
夯實各類創建基礎。注重文明村鎮連片建設,鄉鎮帶動村居創建,從制度層面要求江蘇省文明鄉鎮參評對象,所轄村70%須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以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助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文明單位內涵建設,不斷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覆蓋延伸,持續開展文明單位與經濟相對薄弱村“城鄉結對、文明共建”活動。深入實施家庭文明建設行動計劃,立足城鄉社區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創建以及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推選等活動,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推動文明校園創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順應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需求,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擴大文明校園創建的覆蓋面和參與度,使各級各類學校成為社會文明風尚的重要窗口。
開展文明創建專項行動。組織人民群眾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房前屋后做起、從一臂距離做起、從不文明習慣改起,自己動手凈化綠化美化家園,爭做優美生活環境的創造者和守護者。在城市,深化文明樓道建設專項行動,組織開展文明樓道創建示范,突出抓好小區樓道設施改造、衛生保潔、秩序管理和公益宣傳等工作,引導各方力量共建美好家園。在農村,深化美麗庭院建設專項行動,發動農村群眾整治庭院環境,保持家居衛生,清潔廚房廁所,樹立文明新風,養成科學文明、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重以鄉促城,全面提升文明實踐工作質效
面向城鄉基層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價值要求植入群眾心中,是精神文明建設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的實踐路徑。充分發揮鄉村在傳統文化傳承、鄰里守望相助、自治組織建設、道德評議教化、先進典型推選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優質資源要素“下鄉”與“進城”雙向交流,讓城鄉文明實踐互促共進。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擴面。系統總結以農村為重點的三年試點工作經驗,出臺深化拓展實施方案,完善三級黨組織書記“重點任務清單”和評估體系,層層壓緊壓實建設責任,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從農村地區向城市社區延伸,從縣(市)向市轄區拓展,從試點地區向其他地區推進,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的全域覆蓋、全面深化。
大力發展新時代志愿服務。深入挖掘親幫親、鄰幫鄰、鄰里互助一家親等鄉村樸素的志愿文化,廣泛普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現代志愿服務理念。以志愿服務制度、組織、項目、載體等要素的體系化為導向,健全協調機制,統籌志愿力量,壯大志愿隊伍,打造品牌項目,建好服務陣地,依托城鄉社區、公共服務場所、公共文化設施,全面建設志愿服務標準化站點,推動志愿服務更好融入社會治理、更多惠及城鄉百姓。
持續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大力弘揚中華民族重信守諾的傳統美德,廣泛普及與市場經濟和現代治理相適應的誠信理念、規則意識、契約精神,針對城鄉的特點對相關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開展誠信主題教育,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聚焦民生關切,持續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營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會環境。
堅持城鄉一體,切實增強文明培育引領效果
聚焦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強國之魂,圍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把城鄉文明一體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更加注重文明熏陶滲透,更加注重文明細節教育,更加注重文明習慣養成,讓城鄉可觀的“外在美”與可感的“內在美”相得益彰。
加強主流價值引領。綜合運用媒體宣傳、公益廣告、道德講堂、文藝作品、基層巡講等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治理和日常生活。突出重點人群、關鍵領域,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滿足城鄉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拓展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深化“八禮四儀”養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動,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廣泛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教育,引導人們感悟思想偉力、激發奮進力量。
放大典型示范效應。深化道德模范、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建立健全重大典型培樹長效機制,積極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行業系統廣泛覆蓋、全媒體聯動推介的工作格局,完善激勵褒獎和關愛禮遇制度,樹立鮮明的價值坐標,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推進文明風尚行動。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著眼補強基層治理短板弱項,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有效治理高額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行動,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開展有針對性的精神文明教育,深化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普及科學健康知識。
深化網絡文明建設。積極推動文明上網、文明用網、文明辦網。壯大網上主流陣地,打造鮮活新穎的理論傳播產品,舉辦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切實加強對道德領域網上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的有效引導,深化網絡生態治理,加大對不良網絡游戲和網上突出問題整治力度,讓主旋律、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