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蘭考,地處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最后一個轉彎處。歷史在這里回眸,一個親切的名字定格在時空深處——焦裕祿。雖然,焦裕祿已經離開我們57年了,但他的精神永不褪色。
1962年冬天,焦裕祿來到蘭考,就任縣委書記。475天,在蘭考的日日夜夜,“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身先士卒,帶領36萬蘭考人民初步制服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改變了蘭考的貧困面貌。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親民愛民、堅持走群眾路線,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也是焦裕祿精神的深厚根源。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我們黨的立業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無私奉獻、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重要體現,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時指出,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50多年來,焦裕祿精神就像一團不熄的火,熊熊燃燒,穿越時空,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坐標之一。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
焦裕祿對群眾有股親勁。他常說:“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
焦裕祿親民愛民為民,和人民群眾摸爬滾打在一起。
群眾身上有多少泥巴,焦裕祿身上就有多少泥巴,他始終保持著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祿精神的本質所在。親民愛民是焦裕祿精神的基礎和出發點。
焦裕祿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巍巍矗立。1966年2月26日,為了紀念這位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這方土地和人民的英雄,也是遵照焦裕祿的遺愿,他的遺體被運回蘭考,遷葬在蘭考縣城北黃河故堤的沙丘上。蘭考人民在沙丘上修建了焦裕祿烈士陵園,白色大理石屏壁上,毛澤東同志題寫的“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金色大字熠熠生輝。
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報》一版登載了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的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這首詞情真意切,節奏鏗鏘,表達了對焦裕祿精神的深情贊頌和親民愛民、勇于擔當的為民情懷。這正是對焦裕祿精神的一種詩意概括。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
焦裕祿心系群眾冷暖,矢志不移改變蘭考面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同人民在一起。這正是焦裕祿精神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焦裕祿抓工作有股韌勁。秉持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他對蘭考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深入調查、走訪蹲點,闖出了破解“三害”的新天地。
焦裕祿去世后,人們在他病房的枕頭下發現了兩本書:一本是《毛澤東選集》,一本是《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毛澤東選集》收錄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開展調查研究,成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
焦裕祿不僅堅持學習,更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學習。
焦裕祿到蘭考任職縣委書記的第二天,就開始深入基層調研。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他背著干糧、拿著雨傘,跋涉5000余里,帶領縣委調查隊的同志們很快掌握了風沙、水害的規律;摸清了全縣有大小風口84個、大小沙丘1600多個,對所有的風口、沙丘和河渠逐一測量、編號、繪圖,并繪出了翔實的排澇泄洪圖。
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弘揚求真務實作風,既是貫徹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需要,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焦裕祿精神蘊含了務實的行為價值準則。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焦裕祿精神里蘊含著求實的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凡事探求就里,腳踏實地,真正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辦實事。
自建黨以來,我們黨的重大決策無不是在深入群眾、廣泛調研、深入思考中逐漸形成的。1930年,毛澤東同志深入基層,雙腳踏遍尋烏城,親自做社會調查,進行了著名的“尋烏調查”。1978年,面對中國向何方去的關鍵抉擇,鄧小平同志在北方四省一市進行調查研究,首次提出全黨工作重心轉移的戰略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和他們打成一片,才能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搞清楚情況,制定出貼近實際的政策,才能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求真務實作風,就要“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以身作則帶領群眾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焦裕祿干事業有股拼勁。焦裕祿在蘭考的每一天,心里想的都是排內澇、戰風沙、治鹽堿,即便是肝癌的劇痛,也擊不垮他摘掉蘭考“窮帽子”的信念!
共產黨人,就是要以身為旗、迎難而上,越是艱險越向前!焦裕祿常說,共產黨員就是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在焦裕祿紀念館,陳列著一把焦裕祿用過的破洞藤椅,這是紀念館的鎮館之寶。藤椅右側有一個大洞,無聲訴說著50多年前催人淚下的一幕。每當肝疼襲來時,焦裕祿就用茶缸、鋼筆或者鑰匙緊緊地頂在痛處,靠在藤椅上。時間久了,藤椅硬生生被頂出一個大洞。這把破舊的藤椅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1963年9月,焦裕祿的肝病已經很嚴重了,他講話時經常用手按住肝部。“他越來越多地用手按著時時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東西頂在右邊椅靠上。同志們問起來,他才說他對肝痛采取了一種壓迫止痛法。”焦裕祿紀念園講解員謝潔說。
在蘭考的四百多個日夜,焦裕祿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來工作的,我不是來休息的。”
斯人已逝,精神長留天地間。穆青等人在《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中說:“曲曲折折的歷史沒有磨滅刻在人們內心深處對焦裕祿的思念。隨著時光的流逝,一種呼喚焦裕祿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濤,在共產黨員心中,在人民群眾的心中,更加激蕩不已。”
涓滴細流,匯入“千頃澄碧”的江海,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在不同歷史時期,全國各地涌現出了一批批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河南林縣原縣委書記楊貴,帶領黨員干部群眾苦干8年,誓把山河重安排,修通“人間天河”紅旗渠。福建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不畏艱苦,實事求是,帶領東山縣人民苦干15年,終于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福建政和縣原縣委書記廖俊波,夙夜在公,勤政為民,改變了一方城鄉面貌……
他們都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英雄。
時代不同、崗位相異,這些好干部之所以能夠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靠的就是他們和焦裕祿一樣,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矢志不移、赤膽忠心,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1964年,不滿42周歲的焦裕祿去世了,臨終留下遺愿:“我死后只有一個要求,要求黨組織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位于九曲黃河的最后一彎東4公里處。如今的張莊村大力發展蘭考蜜瓜、食用菌種植,以產業帶動就業,早已經擺脫了貧困,2019年7月還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張莊村是焦裕祿的聯系點,也是蘭考縣治理“三害”的一線指揮部。焦裕祿在這里深入基層,問計于民。
“看到泡桐樹,想起焦裕祿。”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艱苦探索,用種植泡桐防風固沙的方法制服了風沙。如今的蘭考人再接再厲,做活“泡桐經濟”,用泡桐制作民族樂器、家具,助推蘭考這個全國第一批實現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走向全面小康。
可以告慰英靈的是:焦裕祿當年的夙愿,今日已經變成了現實。
著眼人民群眾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征途漫漫,唯有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偉大夢想,就要頑強拼搏、不懈奮斗。
100年來,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靠的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怕犧牲,忘我奮斗;靠的是一個個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一批批新時代的“焦裕祿群體”,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獻給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
“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
焦裕祿做人做事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清正廉潔的本色。他秉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廉潔奉公,無私奉獻,從不搞特殊化,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親屬和他人謀取好處。
清廉,是每個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保持自身修養和提升思想境界的突出表現,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基本要求。
焦裕祿精神蘊含了清廉的崇高道德價值追求。焦裕祿到蘭考,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人民謀利益。焦裕祿精神里,包含著一種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道德情操,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焦裕祿長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政府給予的任何救濟。有一年,春節快到了,縣委大廚房的同志給焦裕祿送來了幾斤肉。焦裕祿立即問:“是每個人都有一份嗎?”那位同志說:“這是照顧你的。”焦裕祿說:“謝謝同志們。請你把這份肉照顧別人吧!”
焦裕祿的被子破了,縣委福利會的干部打算救濟他幾斤棉花。焦裕祿知道后對這位干部說:“這棉花是專門救濟災區群眾的,不能救濟我。我需要,災區群眾更需要。”
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在焦裕祿眼里就是犯罪。他在生活上嚴于律己,在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
焦裕祿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家人也近乎嚴苛。有一天,大兒子焦國慶在外面看戲,很晚才回家,焦裕祿問誰給買的票。焦國慶說,當時自己說是焦書記的兒子,檢票員就放他進了門。焦裕祿批評了兒子,責令他把票錢送到戲院。不久后,焦裕祿草擬的《干部十不準》在蘭考推行,要求實在而具體,用制度約束干部做到清正廉潔、不貪不腐。
焦裕祿用自己公正無私、清正廉潔的崇高風范,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八項規定”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一以貫之的是對清正廉潔的崇高道德價值的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刀刃向內,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黨內政治生態為之一新,深得群眾擁護。
“肝膽干事、干凈做人。”唯有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讓清正廉潔成為一種習慣,才會有朗朗乾坤、海晏河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在新征程上,唯有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做到清正廉潔,我們黨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不斷從勝利邁向新的勝利。(記者 王勝昔 杜羽 冀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