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興勝鎮東達溝村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鄉村。
從當年一個開采砂石的小山溝,變成一個遠近聞名的藝術村,從一個落后而無人問津的窮鄉僻壤,變成今天的“全國文明村鎮”,東達溝村的蛻變是以文化藝術為引導,以移風易俗為紐帶,以產業融合為原動力,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共同發力,逐步破除陳規陋習,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東達溝村落地生根。
文化藝術浸潤 拉動文明村鎮內生力
東達溝村依托“一基地、一節日”帶來的濃厚文化藝術氣息和氛圍,潛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基地”,即東達山藝術家創作基地。東達溝村引進多位藝術家入駐,各藝術家成立個人工作室,共同形成了東達山藝術家創作基地。基地陸續建設了當代美術館、民間美術館、藝術大講堂、藝術家工作室、藝術體驗中心、鹿文化藝術館、鹿文化研究院七個主題活動場館。
東達溝藝術節,非遺老師在給前來體驗的孩子指導。
“一節日”,即東達山藝術節。東達山藝術節相繼舉辦了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交流活動、“青山記憶”讀書分享會、面塑展示、晉劇惠民演出、民俗項目體驗、“歲月有痕”等60多項主題活動。
“一基地”的建設和“一節日”的舉辦,其文化藝術的魅力轉變了村民的舊有觀念和生活方式,村民們跟著藝術家們學面塑、學根雕、學繪畫……長了知識、開了眼界。
村民潘武鳳就是受益者之一。“之前,我就有一點剪紙的基礎,會剪一些花花草草,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跟老師系統學習剪紙后,我對剪紙這門技術更加得心應手,我現在也能教學生了,我希望在我的帶動下,我們村的其他婦女也能有這樣的收獲。”潘武鳳感嘆道。
移風易俗深入 拉動文明村鎮自治力
東達溝村持續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深度融入文明實踐,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通過“一約四會”,開展高額彩禮等專項整治活動,強化村民道德教育,促進鄉風民風好轉,引導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不斷提升鄉村基層治理能力。
東達溝村藝術客棧,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禮、樂、射、御、書、數”傳統六藝。
每月,在東達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干部和村民們圍桌而坐,參加“道德評議會”,通過評選身邊先進典型,發揚“孝、真、善、美”良好品德,使村民學有榜樣、比有標桿,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質。
東達溝村“紅白理事會”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制定《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規章制度,極大減少了鋪張浪費現象。現在的東達溝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已成為新潮流。
鄉村產業融合 拉動文明村鎮原動力
近年來,東達溝村像許多農村一樣,開始鋪展危房改造、飲水安全、街巷硬化等工程。修建了瀝青道路、鋪裝便道、鋪設上下水管網、安裝路燈和改造屋頂、院墻,并新建了村級辦公活動場所以及小型文化廣場,村莊整體面貌得到極大提升。
東達溝村村容村貌。
生活環境變好了,東達溝村又開始思考如何讓文化藝術助力鄉村,讓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東達溝村選擇讓藝術為鄉村旅游賦能,通過調動文化、經濟和社會資源,形成藝術家與村民共創共享的發展格局。
自2017年起,東達溝村就開始依托東達山藝術區舉辦面塑藝術節、豐收節、端午藝術節等活動,近五年累計接待游客幾十萬人。村黨支部還牽頭注冊了“東達山”品牌,把當地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與東達山藝術村文化旅游結合在一起,打造屬于自己本村的文化名片。
今年,東達溝村將以“黨建引領+組織振興、資源節約+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生態提升、紅色教育+歷史研學、藝術+體驗、觀光+游玩、餐飲+住宿”為規劃打造思路,通過長城館、紅館、非遺街等景點建設,以及藝術區、民宿等特色,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生態環保提升思想、弘揚藝術文化等元素有機結合,匯聚形成游玩觀光研學一條龍旅游線路,帶動村民們脫貧致富,讓古老鄉村煥發出新的活力。
隨著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底蘊深厚、獨具特色的文明鄉村東達溝村展現出新的面貌。(圖文供稿:內蒙古自治區文明辦)